北周武帝统治时期,皇帝决心灭佛。当时佛教在北周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上至公卿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信仰佛教的人很多。寺院又拥有庞大的庄园土地,严重影响到中央财政收入;而很多遁入佛门之人,并没有宏大的宗教理想,只是为了躲避徭役,这又动摇了封建经济的根基。胸怀大志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决心给影响自己大业的佛教致命一击。
名不正则言不顺,中国人讲究师出有名。一时之间,周武帝还真找不到灭佛的借口。不过他乐观地认为,只要给大臣们一点点暗示,自会有察言观色的下属提供足够的炮弹。周武帝很得意这个曲线达成目标的想法,于是下令大臣们讨论佛道二教的先后、深浅。很明显周武帝的本意是让大臣们批判佛教。可是有一个大臣会错了意,写了一个三卷本的煌煌大著,火力全开地攻击道教。这个大臣便是当时著名的数学家–甄鸾。他的这三卷本的著作即《笑道论》。
《笑道论》将道教批判得体无完肤。从道教的教主老子出身矛盾,到道教对整个世界起源的论述;从科仪戒律的杂乱可笑,到金丹、符箓等道教法术的荒诞不经,……甄鸾对道教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实事求是地说,甄鸾的很多批评是有道理的。因为道教源头多端而驳杂,很多的说法必然存在差异之处。举例来说,《笑道论》中批判重点之一的老子化胡说,历数了道经中的多处矛盾。大约在北周的时候,有多部道经提到了老子化胡。有的说老子化身为佛,有的说老子投胎成佛,有的说不是老子而是尹喜化佛。古时有很多道派,都不是相互统属的关系,不同派别的道士造出的道经也自然不可能严丝合缝。因此,很多道经上关于同一件事而说法不同,是很正常的。
甄鸾也揭示了道教的一些阴私。像祖天师张道陵,这是创建道教的伟大人物。传说张道陵在鹤鸣山白日飞升,成为了地地道道的仙人。但在《笑道论》中,甄鸾毫不客气地提及了另外一种说法:张道陵是在鹤鸣山独自修炼时,被一条大蛇所吞食。这种“尸解”方式可不是很光彩的,特别是对于倍受景仰的第一代张天师而言。这种攻击对道教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道教法术,甄鸾也给予了无情的驳斥。对原始民间道教的黄白之方(即炼金术)、传说得神乎其神的变化之术,还有号称能翻天倒地的符箓,以及所谓的辟兵杀鬼之法,甄鸾都进行了冷嘲热讽。其实这些法门,大多是道教为了吸引信众而进行的对外神秘宣传而已,很多都不能当真认死理。
为什么在皇帝的暗示之下,甄鸾还要反其道而行之,不按皇帝的旨意办事呢?这是因为甄鸾其实是一个佛教信仰者。在《笑道论》中,甄鸾夹带了很多私货,大段地引用了佛教经典,以证明佛教的优越性。为了自己的信仰,甄鸾也算是拼了。所以他对道教的攻击,真可谓不遗余力、刀刀见血。
从《笑道论》的行文内容,可以看出甄鸾对道教是有非常深度的理解的。原因就是甄鸾年轻时曾专门学习过道术。甄鸾二十岁左右便好道术,专门和道士学习过。不过道士教的东西,令他大失所望。估计这个道士也不是什么正经道士,竟然一上来便让甄鸾学习《黄书》。你没看错,真的就是《黄书》。这本书是五斗米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的著作,专门教授道教的房中术。甄鸾说,当时的道士们经常干这种差使,美其名曰“求道”。甄鸾是非常不认同这种做法的,后来便索性弃道从佛了。
《笑道论》呈上,完全违逆了周武帝的本意,令皇帝勃然大怒。当场便下令焚毁了这三卷攻势凌厉的著作。看到愤怒的皇上,甄鸾呆呆地愣在了当场。不过甄鸾是一位数学家,又精于天文历法。据说甄鸾还是中国数学史上第一位研究军事数学的数学家;他还编有《天和历》,于北周天和元年被采用实行。所以周武帝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羞辱甄鸾一番之后,倒也没有再怎么为难他。反倒是甄鸾攻击的房中术等,南北朝及后世道教改革都极力地摒弃,后来房中术在道教中彻底绝传了。现在能看到的一些关于房中术的道教典籍,还是从日本出口转内销的产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