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道家文化 >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黄帝内经》的修养之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全文)

青海湖畔 - 个人旅行故事分享 2024-11-06 11:37 4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生产会就气真,界境种这》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指淡泊平和,物我两忘,人达到这种境界,真气就会产生。

《道德经》第16章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意思是使心灵保持虚寂,使生活坚守清静。万物茂盛,我能观察明了其自然规律。

道家的“修心炼性”,禅宗叫“明心见性”,儒家称“存心养性”,虽用词不同,意思都是通过内心的修炼,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而“见性”,则是各家修炼的阶段性目标。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呢的目的”性见“,“致虚极,守静笃”,皆指出淡泊平和的心境,在修炼中的关键作用。那么,通过这一方法,是否可以达到“见性”的目的呢?

《太上老君说。”性见“心常清静经》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不修而修,保持平和散澹的心境,真气可以自然产生和聚集,经过持续努力,可通过“顿悟”达成明心“见性”。

道家的内丹学说始于“钟吕”,在历代先贤如张伯端、丘处机、张三丰等的实修实证中,将“神炁合一”凝聚成丹的内丹学说发展成熟,留下多种丹经,记录了修炼方法和修炼过程产生的内景,供后人修习验证。这只是修炼路径之一,而《黄帝内经》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则提供了另外一种路径。

修炼之法不是哪一家独有,道家、儒家和禅宗,皆有好方法,不必拘泥于一途。以符合自己的性情、方便为准。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黄帝内经》的修养之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