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青海湖畔 - 个人旅行故事分享 2024-11-06 11:37 9
【简要大意】
纵。策决观古代历史,可以看出圣人生活在世间,就是要成为大众的先导。他们通过观察事物的对立统一变化,来辨别事物的发展,并进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径。预测事物的发展过程,精通普通人的思维变化,善于把握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堂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以,从古至今,凡生于世间的圣人,均奉守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事物是变化无穷的,但是都有各自的归宿。或者属阴,或者归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或者松弛,或者紧张。所以,圣人要从始至终掌握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揣度对方的智谋,测量对方的能力,再比较技巧方面的长处和短处,做出正确的决策。
【鬼谷智囊】
从鬼。术之胜制些这的子谷谷子的观点看来,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究其根本就是要“守司其门户”。用现代人的理解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遵循天下兴亡之道。由此可见,“兴亡之道”古今皆同。在鬼谷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是以“兴亡之道”作为出发点和终结点的。然而,身为“谋略之祖”,他在其中加入了大量“制胜之术”的内容。在后文中,我们就将详细了解鬼谷子的这些制胜之术。
【经典案例】
晏婴巧让贤名于君王
春秋时代齐国大臣晏婴善于出谋划策,是著名的政治家,贤能的大臣。史书中关于晏婴出色表现的记载很多。《左传》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晏婴经常劝齐景公要与民休息,但齐景公却总是役使人民。有一次,齐景公为了自己享乐,强行召集大批民工造大台,一时间齐国民不聊生,百姓因为沉重的劳动而苦不堪言。
晏婴从外国出使回来,目睹了这一情景,就马上进言齐景公,让他爱惜人民,不要造台。他费尽口舌,齐景公总算同意了。不过这时,晏婴不是急于回家,而是立即赶到修建高台的工地,催促民工抓紧干活,稍有懈怠,就非打即骂。齐景公的传令官到了之后,晏婴这才离开工地,齐景公的传令官下令民工们停止施工,让他们解散。民工一听可以回去和家人团聚了,齐声欢呼,全都高高兴兴地赶回家去了。
晏婴的做法,让君王在百姓心中拥有“贤名”,而把“恶名”留给自己。孔子对他的行为非常赞赏,说他既纠正了君王的过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义。短时间看,对他是有害的,可是长时间来看,对他是有利的,他把恶名留给自己,把美名留给君王,既表示了忠心,又维护了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