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道家文化 >

《阴符经》要旨探求(二十)“盲人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青海湖畔 - 个人旅行故事分享 2024-11-06 10:56 8


关键词解读

瞽(gu)者:眼睛失明的人。《荀子·解蔽》:"盲人。人的觉听掉失:者聋仰视若无睹星。"聋者:失掉听觉的人。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阻塞根绝发生利益的一个本源,就可以发生用力十倍的成效。师:古代戎行把编制两千五百人的规划称作师。"用师十倍",用一个师的军力作战就能发生十个师的作用;这里是对"绝利一源"的夸大说法。三反昼夜,用师万倍:意思是再用上三倍的力气,就可以收到愈加巨大的作用。三反昼夜:再运用三个昼夜的时刻。用师万倍:用十个师的力气就会发生一万个师的力气作用。反:重复。宋陆游《赠苏赵叟兄弟》诗:"携文数过我,每读必三反。"

文言:瞎眼的人耳朵聪明,耳聋的人视觉活络。阻塞发生某种利益的本源,就可以发生用力十倍的成效;再用上三倍的功力,就可以发生万倍的作用。

要旨探求:本句以瞎眼的人耳朵聪明,耳聋的人视觉活络的实际告知咱们,一个成功的人,有必要聚精会神的从小事做起才干成果伟业。那么,瞎眼的人耳朵为什么聪明?耳聋的人视觉为什么活络?正由于瞎眼的人,不能将精力用在观看其它事物上,能做的便是聚精会神地用耳朵来听,所以他们的听觉器官特别活络。而失掉听觉的人,由于耳朵失掉了作用,他们只好聚精会神地用眼睛来观看剖析事物,所以他们的视觉器官特别活络。道教在修行上考究的是"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这个"是什么呢?""便是《阴符经》首章"神仙抱一演道章"中的这个"抱一"。"抱一"便是"心无二用"和"聚精会神"。由此可以揣度,假若人可以根绝牵引身心的声色功利,就可以做到心思精纯地专心于所从事的学业或工作,然后发生胜于大军十倍的成效;假若再能根绝视、听等外力的搅扰,昼夜不断地精纯于心,就可以收到胜于大军万倍的作用。因而,人若能扫除全部外力的搅扰,聚精会神于学业、技艺或其他工作,就可以收到巨大的作用;若将一个问题会集考虑或斗争更长时刻,必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可喜成效。

弈秋是古代有名的棋手,有两个人慕名而来,一同拜他为师。弈秋专心想把自己的棋术传授给他们,讲课特别仔细。一个学生聚精会神地听他讲课。另一个学生表面上也在仔细地听课,而实际上思维很不会集。他看到大雁从窗外飞过,联想到要吃天鹅肉……,弈秋讲完课,就叫两人对弈。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就对弈起来。局面不久,就见分晓:一个镇定自若地能攻能守,一个手忙脚乱地敷衍。弈秋一看,两人棋术的相差悬殊。他对棋术差的学生说:"你们两个人一同听我讲课,他能聚精会神,而你呢?心猿意马。"在一旁观看的孟子说:"下棋,在技艺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假如不聚精会神地学,也是学欠好的。"这与《老子》"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封闭阻塞欲念的孔穴和门径,终身不会有其它劳扰的事。假如敞开欲念的孔穴,就会遭到纷杂的工作来搅扰而终身都不会学成的意思不差上下"所以,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是聚精会神,多么难的事也可以做成功。正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标签: 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