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道家文化 >

道教修炼内丹的方法和过程

青海湖畔 - 个人旅行故事分享 2024-11-06 10:56 10


道教程过和修炼内丹的方法和过程


道教内丹修炼的起步便为筑基,好像修房建阁,必先奠基,根底稳定,结构扎实,然后才干 竖柱立梁,砌砖盖瓦。《天仙正理直论》说:“修仙而始曰筑基。筑基者,渐渐积累,增益 之义。


基者,修炼阳神之本根,安神定息之场所也。基必先筑者,盖谓阳神,即元神之所成 就,纯全而显灵者,常依精气而为用。精气旺,则神亦旺,而法力大。精气耗,则神亦耗而 弱,此理之所以如是也。欲得元神长住而长灵觉,亦必精气长住,而长为有基也。自基未筑 之先,元神逐境外驰,则元气散,元气败,基愈坏矣,所以不足为基。且精逐之于交感,年 深岁久,恋恋爱恨,一旦欲令不漏,并且还气,得乎炁此无基也。

气之散于呼吸,息出息入 ,勤勤无已,一旦欲令不息,并且化神,得乎炁此无基也。神之扰于思虑,时递时迁,苍茫 接物,一旦欲令长定,并且还虚,得乎炁此无基也。古人皆言以精炼精,以气炼气,以神炼 神者,正欲为此用也。是以必用精、气、神三宝合炼,精补其精,气补其气,神补其神,筑 而成基。唯能合一则成基,不能合一则精、气、神不能长旺,而基不行成。乃基筑成,精则 固矣,气则还矣,永为巩固不坏之基,而长生不死。”可见,筑基实为修正身体、益补精气 神的功法。 有时筑基亦称为炼己筑基,其实炼己和筑基是同一个道理,筑基不在炼己之外,炼己即在筑 基之中,二者属于同一个意思。道教认为人从婴儿长大成人,精炁神皆有所 亏本,故须经筑基功夫,“炼神,调炁,养精,到达三全才能够进入百日关 ”。见《龙门丹诀》。


可见筑基是一切修炼的根底,好像人们建房子打地基 一样,十分重要,根底越好,层次越高,前进速度愈快。筑基的办法有止念、入静、聚性、 回光、独立、调息、吐纳、咽津、扶引等等,其辅佐办法还有炼法入道,即“居静正坐,闭 目冥心,定息住炁,手兜外肾,搓脐下,举二足等办法,而道则包罗万象, 无所不通,不泥于伎艺之能,治疾病之功。”见《西山群仙会真记·修法入道》。 可见筑基能够到达静养身心,调和阴阳,祛病健康,延年益寿之成效。 


道家内丹术,可谓道教文明系统中最殊胜、最神秘的部分。概言之,它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辅导,以人体为“鼎炉”,以人身“三宝”精、气、神为“药物”,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步骤,而在体内结成长生不死药(内丹)的修行方法。其终极目标就是为了长生久视,得道成仙。


自古以来,内丹修炼主要是师徒相传,虽有万卷丹经,但其间遍布隐晦难解之术语,若无明师辅导,很难窥其门路。比如“玄关一窍”,就是丹道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被称为全部内丹修炼之关键纽带,修炼者若能翻开玄关一窍,便能一通百通,豁然开朗,进入一个全新的修炼境地。但是,玄关一窍自古为丹家不传之秘,我们只能通过历代内丹大家的作品所述,来管窥一豹。


首要,你可能会问,玄关一窍是指身体上的某个部位或穴道吗?北宋高道张伯端云:“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鼻,非脾胃,非谷道,非膀胱,非丹田,非泥丸……此窍非凡窍,天地共组成”。宋末元初高道李道纯则云:“玄关者,至妙至玄之机关也,宁有定位?著在身上即不是,离了此身向外寻觅亦不是。”他还打了个比如,将人之四大一身比作傀儡,将玄关比作提傀儡的线,而将通过线操作傀儡者比作“本来真性”,“傀儡无线,则不能动;人无玄关,亦不能运动。”然“时人若以有形着落处为玄关者,纵勤功苦志,事终不成。”

可见,玄关一窍并不是身体的某个部位或穴道,而是内丹修炼中一种十分共同的状态和境地。此窍不在身内,亦在身内;不在身外,亦在身外。此窍开,则百窍开,百脉畅。漫漫修行路,至此则门径洞开,豁然开朗。


那么,玄关一窍翻开时,修炼者是什么感触呢?清代内丹大家黄元吉也打了个比如:“乾元一气之本来面目也如酒醉之夫迷睡路旁,忽地一碗凉水从头面喷去,猛然一惊而醒,始知昏昏迷迷一场空梦,此即玄关窍也。”他接着说:“玄关者,太极将分、两仪将判之时也。当玄关来临时,修者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忽焉一觉而动,此刻一灵独运,便是真意。”一起还会伴有“胎息”发作,“此个玄牝门,不先修炼则不见象。必要呼吸息断,元息始行。久久温养,则玄牝出入。外接天根,内接地轴,绵绵密密,于肌腹之间,一窍开时,而周身毛窍无处不在,此即所谓胎息。”


并且,玄关一窍发起的时机也十分奇妙,只能够无心得,不行以有心求。“此刻,前念将去,后念未续,此一觉,当下便是,转瞬即非,毫厘之间,心息相依,神情合,无中而生有,既是活子时,就是玄关一窍。”

总之,“此窍一开,百窍俱开。全身八万四千毛孔,三百六十骨节,一齐爆开,百脉流畅,先天药物随心化生填补,内丹仙道欣然有望矣。”故丹家以玄关为“修士第一要务”,云“玄关窍能够了断千经万典之义”。


标签: 修炼 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