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指北

旅游指北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指北 >

“逛”完气势恢宏的高昌“逛”完气势恢宏的高昌,吐鲁番的那座交河故城还值得一看吗?

青海湖畔 - 个人旅行故事分享 2024-11-06 11:44 5


与“高昌”相比,我喜欢遗存更完。意之市城的里语蒙是就”整的“交河”。在吐鲁番市以西大约13公里的雅尔乃孜沟里躺着一个呈南北向的柳叶形的河心州,长1650米,宽300米,四周崖壁浑然天成,笔立如削,河水从最北端分流而下,到了南端又合流在一起,交河故城就坐落在这个黄土高台上,悬崖即是天然城墙,河沟自然就成了护城河,但当地人习惯称此城为“雅尔浩特”,“雅尔”就是汉语里的“崖儿”,“浩特”就是蒙语里的城市之意。

我喜欢“交河”这个更贴近本意的名字,也钟爱悬崖下河谷里的“绿”,那是当地农民的包谷或高粱地,站在城中西北角往下看,满眼绿油油的一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在四周皆是单调黄土地的映衬下,这片“绿”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醒目,“绿”得让人舒服。

交河古城历经西域三十。般一同非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国、南北朝的麴氏高昌、盛唐的西州、回鹘高昌等近2300年历史风尘的洗礼冲刷,但城中的官署衙门、寺院佛塔、坊曲街道等主体建筑结构依然奇迹般地留存下来,这都得益于吐鲁番得天独厚的干燥少雨的气候。与“高昌”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她是世界上唯一的、现存最大、最古老、遗存最完整的生土建筑城市,当年唐朝管辖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_安西都护府,最初就设在交河。2014年交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见其历史地位意义深远、文物价值非同一般。

从南端顺着一道缓坡就可步入交河城里,这道入口曾是城市的主门,再往前走就是一条长350米、宽10米的南北向的中央大道,它是全城交通的主轴。考古学家考证中央大道是在原地面挖沟而形成的,因此路面均低于两旁高达六、七米、且临街不见门窗的生土厚墙。在大道的右边还有一条与之平行、长度相当的南北向辅道,这两条道又都与一条东西干道相交,即东起东城门,西抵中央大道,城内大部分建筑几乎都凭藉这三条主干道线并、串联起来的。 交河城里城廓高耸、街衢纵横,令人眼花缭乱、懵头转向,但只要牢记交河城里有“两道门、三条线”,你就会“闲庭信步”于城中,走街串巷、穿堂入室、探古寻幽......

沿中央大道朝往北走到头,一座规模宏大、平面呈长方形的佛教寺院顿时出现在你面前,它由山门、大殿、僧房、庭院、水井等组成,大殿中央仍遗存着一座夯土筑成的塔柱,塔柱上端四面开龛,那唯一存留在龛中佛像饱尝风蚀日晒,当年绚丽的彩绘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暴露在外的草束黄土骨架,尽显残破和凄凉;高达8、9米的土筑院墙上有成列木椽孔洞,说明当年这座寺院至少是高达3层的楼房,这些墙既不是夯筑,也不是挖地留墙,而是“版筑”;寺院山门正对面不到一百米的地方有一座佛塔,登高方可将全城风貌尽收眼底;寺院后边,有整齐排列如方阵的100座舍利塔,形象地表明佛教在交河故城曾有的繁荣。

城东南为衙署、官邸区,一座有地上地下双层建筑、气势宏伟的宅院是全城唯一能见到砖瓦的地方,专家猜测它可能就是当年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城西和东北部分布着许多手工作坊和遗存相当完好的古代民居,他们大都是挖地为院,隔粱为墙,掏洞成室;窑洞是在原生土中直接掏出,平房则多是切挖原生土留出四壁,然后用木头搭顶,从残留的柱洞看,有不少是多层建筑,下部是窑洞,上部是平房,交河古城的繁盛和当时的建筑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游览交河,一定要步行进出,边走边看,如乘坐现代化的代步工具就会失去体会古城文化的韵味,甚至感觉是对这座千年古城的不尊重。你就把她当成一座大型的露天博物馆吧,放慢脚步,慢慢浏览,细细品味。游走在交河故城土墙构成的迷宫般的路径上,如同置身千年历史之中,面对断壁残垣,悠悠历史仿佛正从你眼前流过,漫漫时空凝聚了几多悲欢离合。行走在中央大道,即使是两千多年后的 也给人一种威严感,在这高深莫测的土墙背后,似乎古城的先民就隐身其间,一双双敏锐、戒备的眼睛,正在窥视着行人的一举一动......

游览交河,要么选在早晨,要么下午17点以后,选择这个时段并不意味着它是交河最美丽的时候,而是要躲开“火州”的炙烤。吐鲁番这个四面不透风的盆地刮的风都是热的,那些少得可怜的雨点还没落地,在空中就被风干了,但好在一点,热并不可怕,只要躲在哪怕是人影大小一丁点的阴凉处,你就会马上凉快下来。那位写下“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疑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的唐代大诗人岑参,对吐鲁番的“热”估计也心有余悸。但“热”在这里并不都是以贬义的“身份”出现的,如果你有风湿性关节炎,或被俗称的“老寒腿”困扰多年,那你来吐鲁番就对了,维吾尔医对这种疑难杂症是有特效疗效的。

游览交河,没必要跟在旅游团队后面伸长耳朵去听一场从手执扩音器里发出叽叽喳喳、含糊不清的讲解,建议你先躲在城墙下的阴凉处歇一会,等那些喧嚣声逐渐离你远去后再出发。穿行在大街小巷,热风在你耳边轻抚着并发出呼呼的声响,你的世界你做主,任思绪和遐想在脑海里游荡,那残垣断壁上的壁龛是摆油灯的,还是放佛像的?这屋子的女主人去哪儿了? 炉子上还烧着饭菜呐。那个挖地三尺建的地窖是干啥用的?那佛塔上的泥塑佛像为何残缺一半?寺院大殿雕梁画栋的屋顶跑哪去了?炽热的阳光下,巷道尽头忽然闪过一个身着唐装的人影......

游览交河,出行前一定要做足功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懂”吐鲁番的交河、真正认识了解新疆才是我们此趟新疆之行的价值所在。我碰到过旅游团队和导游在交河吵架的,他们说花钱看这么个破土堆真不值;也见到过要求导游将交河的门票用来补差价改吃当地风味餐的;也见到过买了门票到门口看了一眼就折回去的......

游览交河,也可以在夜色渐浓之时去“逛”一圈。记得二十多年前,在一本旅游杂志上看到了新疆摄影师李学亮先生发表的作品,夜色纯纯,星空澄净,明月高悬,温柔的黄色月光轻轻地洒向交河城,泻进每个角落......照片上的交河少了白天里的尘土飞扬和喧嚣纷扰,但多了一份优美、恬静、惬意,立马萌生出向相关单位建议搞“夜游交河”的想法。 繁星点点,月淡风清,矗立于月光下的残垣断壁,看上去更为若隐若现、神秘莫测,给穿行在城中的游人留下遐想的空间,此种意境岂能用金钱来衡量或领悟?

盛唐诗人李颀在交河城里写下了《古从军行》,其中的两句“白日登高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曾形象地描述了当年唐朝戍边军人的戎马生涯,字里行间流露出交河城头始终笼罩着浓烈的战争气氛,其情感表达凄凉、泣诉而悲壮;边塞诗人岑参也曾在交河城生活过不短的时间,还有那位去西天取经的玄奘大师途中曾在高昌城停留过,猜想他一定到过交河城,毕竟两城间的距离并不遥远。

交河城头旌旗蔽日,河谷战马咆哮嘶鸣,佛寺上空经幡飘曳,香客云集青烟缭绕,古丝绸之路上风尘仆仆、千里跋涉的驼队马帮,艰难地穿行在茫茫戈壁沙漠之上,他们心中渴望的目标就是那绿洲里的交河城、那个希望的远方......

远处天山上的冰雪终将会融化,草原上的灿烂的山花总有开败之时,但被遗弃的交河故城已延续千年而没发生任何变化,仍静悄悄地躺在雅尔乃孜沟那座黄土高台上,有人说交河很美,但我也真碰到过有人说它是破土堆,用救火车的高压水龙头那么稍微一喷,瞬间就让它消失得无影无踪......

交河故城原本就是一座生土堆,但她所拥有的厚重的历史积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又岂是一个“美”字所能承载!当地人不会“忽悠”,但他说了个上档次的大实话, “来新疆,不看交河,你会后悔的。” 我爱交河,胜过爱高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