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青海湖畔 - 个人旅行故事分享 2024-11-06 11:49 4
藏经阁是敦煌書局开业以来令诸多顾客好奇的地方。从命名可以看出,藏经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敦煌莫高窟第17窟,俗称藏经洞。
清光绪二十六年,莫高窟道士王圆箓,率人“以流水疏。馆物博代古的富通三层洞沙”,秘室始现于世,并谓之“藏经洞”。藏经洞内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的各种历史文本、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些珍贵文献用多种文字记载,有汉文、藏文、梵文、龟兹文、粟特文、突厥文、回鹘文、康居文等,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古代博物馆。
而英国人斯坦。块多0因不远万里奔赴敦煌开启了敦煌遗书的浩劫。1907到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敦煌遗书和文物1万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了文书当中的精品,掠走了约6000件敦煌写本精品。1911年到1912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换取了数百卷文书和两尊唐代塑像。1914年到1915年,俄国人奥登堡换得了300余卷文书和百余幅绢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0多块。
其实,对于保护敦。史历的管看煌来说,或许最重要的就是看见。因为罗振玉,王国维等人看见敦煌,所以1909年残存的敦煌遗书才被运去北京保存,因为常书鸿看见敦煌,所以1943年他才穿越了满天的战火来到敦煌,结束了敦煌无人看管的历史。
敦煌書局内的藏经阁也正是要做到让敦煌被更多人看见,让敦煌文化让更多人感知。这里包含了最为齐全的敦煌遗书,在国内这片国土上,重现出了当年藏经洞万卷藏书的盛况。敦煌書局正在让我们圆梦,属于国内人的藏经洞将再一次被完整打开。置身 你仿佛都可以闻到故纸堆里散发出来的味道。敦煌書局藏经阁进一步拉近我们和敦煌遗书的距离,在这个文化空间里,我们可以跨越历史时期和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对话,沉浸式地去感受文物背后的那一份鲜活的历史。藏经阁内还内置阁中阁,你还能看到数千年前珍贵的敦煌历史文化,数种敦煌遗书,堪称敦煌書局的“镇局之宝”。
此书由黄山书社出版,限量发行30套,敦煌書局收藏一套。
★国内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
★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收藏品中有纪年的最早一件,也是藏经洞发现的有纪年题款的最早几年之一,通卷具有典型的两晋时代写经风格,具有很高的文物、文献价值。
★本卷抄写于西凉建初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417),即《四分律》译成后的第五年,为此经现存最早的抄本。
★本件写卷抄写于同为河西四郡的酒泉,可能是酒泉的僧人西行求法或到敦煌弘扬佛法带到敦煌,最终封藏于藏经洞,它是丝绸之路上佛教流传的见证。
这是国家图书馆敦煌吐鲁番学资料中心经过多年的努力,先后翻阅了二万余种中外文敦煌研究资料,汇集了大量英、法等地收藏的敦煌遗书的研究信息,集成了这部拥有10万条数据的《英藏法藏敦煌遗书研究按号索引》,填补了敦煌学研究中此种工具书的空白。按遗书的编号进行排列,即在每一编号下汇集了该号文献的研究信息,可以使我们按号了解敦煌遗书个案数据的研究和利用情况。
敦煌学家姜亮夫教授认为:“整个国内文化都在敦煌卷子中表现出来”。其实,敦煌書局不是在点亮传统文化,敦煌書局是在被传统文化点亮。因为那些能传承千年的文化,本身就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号召力,所以真正的文化保护,并不是把文化捧到天上去,也不是俯下身子对文化毕恭毕敬,而是把文化里面那些真正有意思的部分去穿播到更多人的眼前,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平等地站在文化面前,被文化点亮,而这也是敦煌書局一直坚持的事情。
鸣沙山下、宕泉河边,跨越千年的莫高窟静静伫立。敦煌書局受到召唤,担当起传承与弘扬敦煌文化的责任,将公元4世纪到14世纪的敦煌遗书及文献等以另一种方式呈现给我们,努力让美学发展更平衡,让文化供给更充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品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在藏经阁阅读,仿佛与古人对话;在记忆与想象的延伸中,超越庸常,感受“华戎所交,一都会也”的辉煌!敦煌書局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