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青海湖畔 - 个人旅行故事分享 2024-11-06 11:01 4
天妃娘娘,亦称“天后娘娘”,简称“天妃”,俗称“妈姐”。妈祖何以得到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36次褒封,从“夫人”一直升至“圣母,并被列入我国国家祭典的三神明之一,与黄帝、孔子并肩屹立。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遣产。妈祖,凡人女性,从陆地走向深蓝,成为全球共仰的和平女神,福祐好运天下。
天妃,本姓林名默,世居福建莆田湄洲屿,系名门望族“九牧林”世家。因出生一个多月,未曾啼哭,故而得其名默。父亲林惟慤,母亲陈氏,“侨居湄洲屿”,官宋代都巡检,也就是巡海官。宋建隆元年(960)三月廿三傍晚,天空布着七星台,台上摆列七星灯,酉时,一道霞光从西北射入林府,满室异香氤氲,天空布满祥云瑞霭,周围的山都崩摧了,地变紫色。妈祖降诞了。
《三裁搜神大全》卷四说:“林默母陈氏,尝梦南海慈航,与之优钵花,吞之,已而孕,十四月始娩身得妃,诞之日异香闻里许,经旬不散。”这些奇异的自然现象,似乎预示了这孩子神奇而不平凡的一生,于是,就倍感疼爱。妈祖自降生至满月林默从小就聪慧过人,事亲至孝。五岁时,能诵《观音经》,八岁时开始从塾师训读,她读书总能过目成诵、悉解文义。
林默受其母亲“礼佛”的感染,林默十多岁时就常静坐一室,诵经礼佛。十三岁时,有位玄通道士见林默乐善好施,聪慧伶俐,就传授她医学典籍,林默悉悟其中精义,并能预知祸福。十五岁时就能为乡民治疗疾病、扶贫济困、行善济世,显示出善良博爱的胸襟。林默十六岁开始细心研读天文地理知识,尽悉奥妙,对海上的气候变化未卜先知。
林默十七岁时,哥哥林洪毅在一次出海,遇上大风暴吞噬了哥哥的船,失去亲人的悲痛,让林默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海上生活的艰辛和危险。从此,林默立下夙愿,以拯救海难为己任,从此开始她救助渔民的神奇生涯。她常常驾驶小船穿渡于各个岛屿之间,救护危难中的渔夫舟子。船家渔夫,或遇恶风险浪,或遭沉船覆舟,或生死关头,总见林默挺身相助,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她能预示天气的变化,还教人们防疫避灾的方法,为民消灾解难,治病救人,普渡众生,给无助的人们带来很多帮助。
二十一岁时,莆阳大旱,山川焦涸,林默为百姓祷雨;二十五岁时,众亲人已多次力劝林默出嫁,但她早已心系百姓安宁,以拯救苍生为重,救助万民。这些救助对于常年漂泊海上、命运悬于风浪和天灾之间的人们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恩惠。林默短暂的一生,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苦难的人们,她崇高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也在广大民众中广为传颂。
林默在乡间生活了二十七年,一天告别亲人说:“我将远游去了,可惜无法同行!”说完,驾一叶小舟,渡海登上湄屿最高处的山峰,缓缓升天而去,离开人世。《扬州天妃宫碑记》说她在登仙时,“闻空中乐声,氤氲有祥云若乘,自天而下,神乘之上升”。里人认为那是她道行圆满,羽化升天了,于是就在湄洲山上立庙奉祀她,希望她永留人间,庇佑海上平安。妈祖集“真、善、美”于一身,千百年来广受世人的敬仰和崇拜。为缅怀林默的功绩,后世的人们逐渐用一种最淳朴、最亲切的方式来称呼这位善良伟大的女神 —— 妈祖。
经过千年冼礼,妈祖文化的精髓已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一代代传承下来。现在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自宋代航海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以来,妈祖慢慢地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等,走向深蓝,走遍全世界。天后宫分布世界各地,在北美洲的妈祖庙保留了天后圣诞节等民俗。在欧洲,法国巴黎“真一堂”供奉妈祖,称妈祖为国际和平女神。妈祖文化体现的中华海洋精神,受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欢迎和尊重,必将护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福祐好运全天下。(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