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月初五,民间俗称“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由于这一天承担了人们太多的希望与憧憬,所以自古这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一忌与五要”。
正月初五有一个别称,叫“忌针节”。在北方很多地方,长辈们这天往往会把剪刀和针线类的东西藏起来,防止小孩子触碰。旧时候认为这些尖锐的东西象征比较“凶”,怕剪去今年的财运,扎破新年的运势,所以在迎财神这天是忌讳动剪刀和针线的。不过,这只是传统民俗而已,没有什么科学道理,不必过于认真对待。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送穷文》中列举了"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俗称"五穷"。古时候正月初五一早,家家户户都会燃放鞭炮来驱赶“穷鬼”,讲究的还会在每个房间从里往外拖着跑,然后连同清理扔出去的秽土垃圾用爆竹炸开,将“穷鬼”送走。这一习俗也表现了人们辞旧迎新、送走穷苦的美好愿望。
在春节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一到初四这几天一般是不允许打扫卫生的,尤其是不让倒垃圾,怕把“福气”“财气”“运气”给倒掉。待到了正月初五,这个禁忌就自动取消了,各家各户可以大大方方扫地拖地,将垃圾倒掉,干干净净的迎接财神。
“接财神”是正月初五传统民俗的重头戏。人们通常在初四晚上子时就将香烛、糕果、祭牲等摆上香案来祭祀了,也可以等到初五的吉时打开门窗,点燃香烛,三拜奉请财神回家。
中国的财神很多,其中武财神赵公明和关公,文财神比干和范蠡的香火最旺,此外另外还有五路财神、五通财神、五显财神等多位祭祀的对象。大年初五迎财神这个习俗由来已久,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北方吃饺子的习俗,几乎贯穿春节期间的每一天,大年初五这天更不例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初五吃饺子有招财进宝的寓意,捏饺子也千万不能破皮,不能露馅,褶子要捏得严严实实,也有捏住“小人嘴”的意思。另外在做饺子馅料的时候,要自己亲手去剁,剁的咚咚作响,赶走一些不顺利的事情,吓走“穷鬼”。
旧时候不管大小商铺,都在大年初一这天关门歇业。等到正月初五财神的生日这天,商家一早就到店铺中打扫卫生,敞开门窗后,商店、酒楼、五行八作方才大张旗鼓的开市营业,认为这天开市来年必定招财进宝,财源滚滚。很多地方的庙会、花灯展,也会在这一天同时开始。
“破五”这些民间老习俗,虽然大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都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期盼安定富足的美好愿望。破即“打破、破除”,辞旧迎新,破旧立新,“破五节”一过,一切都将从新开始,日子也会过的百无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