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青海湖畔 - 个人旅行故事分享 2024-11-06 11:04 1
秦孝公定都咸阳,秦国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五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定咸阳为国都。咸阳作为战国时期秦国和秦王朝的都城长达一个半世纪。咸阳作为中国第一帝都的地位是当之无愧的。
中国在经历夏商周时。潮高个一第代后,都城的发展礼制既定有了长足的进步。到了秦汉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都城和城市的规模等级有了非常大的提高,遂出现了中国建筑艺术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咸阳(今陕西咸阳),位于渭河之北,九嵕山之南,因水北山南皆为阳,“咸”在文言文中为“都”之意,故以“咸阳”为名。
两千多年前的咸阳曾是世界上最为华丽、雄壮的一座都城,其盛名在历史上人所共知。咸阳昔日规模之大,宫室殿阁之雄伟壮丽,是同时期各国城市无可比拟的。
秦自孝公迁都咸阳后,秦国国力日益强盛,到秦王嬴政时期,秦国大力推行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强盛的国力给予秦王加大咸阳建设,修筑宫殿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对咸阳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据记载,秦始皇每灭一国,就在咸阳附近按照各国宫殿图样建造一处宫殿(即六国宫),又将各国富户集中迁徙到咸阳。原有的都城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的人口,秦始皇就在渭水南岸新建了规模宏大、穷奢极侈的阿房宫。
阿房宫遗址在今西安市以西15公里处,据考古发现,阿旁宫的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面积达到了54万平方米,相当于今天的北京紫禁城。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杜牧
唐代诗人杜牧为后人勾勒出了一座豪华奢侈、壮丽雄伟的宫殿,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又在《史记》中记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后人一致认为富丽雄伟的阿房宫被项羽焚之一炬。其实,阿房宫并没有建成,当时阿房宫只修建了两年多,只打好了地基而已,项羽烧毁的是咸阳宫。
没有建成的阿房宫无碍秦代宫殿的辉煌艺术成就,也不会对咸阳作为世界名城有丝毫的影响。咸阳的城市布局很有独创性,它摒弃了传统的城郭制度,只是以宫为垣,并没有建造过包括整个城区的城墙。许多的离宫都建造在渭水南北范围宽广的区域。
秦人用驰道、复道等多等级的道路系统将咸阳周围200多里内的大批宫馆连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模拟天体星象,环卫在咸阳城外围,烘托出咸阳宫的高贵与尊严。秦宫各自为城,依山川险阻为环卫,使得咸阳更增添了辽阔无垠的雄伟气概。
在城市选址上,咸阳“依北陵营殿”,自然条件优越,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既有天然险阻作为都城屏障,又有关中平原的丰富物产,说明了秦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形胜”思想。
在城市布局方面,秦都咸阳最大的特点是以“象天法地”为指导思想,既以自然山水象征城池,以自然星座象征宫殿,城市的布局思想又弥漫着浓郁的神学气息,体现了当时的秦人对于神秘天宇的探索和关注。
古人讲天象和地上的人事相关联,他们认为北极星是恒定不动的,被称之为“帝星”,象征着皇权,它的宫殿被称之做“紫垣”,故帝王之宫亦称为“紫宫”,这也是后来帝王住所以“紫”而称的滥觞。
咸阳城以咸阳宫为“紫宫”,以咸阳城前的渭水为银河,渭水对岸建造的宫殿群体称之为“离宫”,秦始皇在渭水上架上一座石桥,并直道相连,其道直抵人间离宫“阿房”。咸阳城的处处规划象征都与天象相合,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于“天人合一”的追求,也显现了秦始皇在统一大业后,建立都城始那种“天下唯我独尊”的志得意满和激昂气魄。
秦始皇的万世基业传至二世而亡,在他死后没有几年,秦末农民起义,天下纷争,项羽西入咸阳,火烧秦宫,三月不灭。“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叹壮丽都城化为灰烬,从此咸阳失去了它作为帝国都城的历史地位。
离宫别馆,相望朕属。木衣绨绣,土被朱紫,宫人不移,乐不改悬,穷年忘归,犹不能遍。——《三辅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