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中的养生之道(资治通鉴中的成语)

近读《资治通鉴》,对卷二十四王吉关于养生的一段话感受颇深。因为文言文,特翻译并编辑于此。供同道参考。

汉武帝传位于汉昭帝。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崩于未央宫。昭帝本身没有儿子。而当时活在世上的只有汉昭帝的唯一哥哥广陵王刘胥了。于是群臣准备立刘胥为皇帝。但刘胥曾经行为不端庄,不为其父汉武帝所看好与重用。所以,汉武帝临死时所托付的重臣霍光(霍去病的儿子)觉得立先帝不喜欢的人做皇帝将有愧于先帝,内心极为痛苦。这时候有一个叫郎的官员上书说“周太子废太伯而立王季,周文王不立伯邑考而立武王,古人就是根据人的才能而立的。废长立少既然已有先例。所以,德行不好的广陵王绝不能立为皇帝。”郎的上书深合霍光心意。霍光就将郎的书信在朝庭上广为传送,并直接交给丞相张敞。郎就因为这一上书而被提升为九江太守。霍光又与群臣们商量,并征得皇太后同意,决定发诏立昌邑王刘贺为皇帝。

刘贺是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是汉武帝的孙子。他是一个一向狂妄放纵,不拘小节,也不想做官的人。无论他的爷爷汉武帝,还是他的父亲与叔叔汉昭帝去世,他都不为所动。照样出外巡游狩猎。并练就了一身工夫,常常半天驰骋二百多里。作为皇子,他的行为是越轨的,但很多人从正面劝说都无效。中尉王吉则从养身的角度对其进行忠告,王吉说:“你不读书,不思考问题,而乐于旅游与狩猎。整天口中吆喝不停;手被僵绳磨破,并起了厚厚的老茧;长期坐在车辇内。早晨冒着雾露,晚上身被尘埃;夏天为暑热薰迫,冬天被严寒侵凌。长期以软弱之身躯遭受劳顿之苦,任形骸为大自然所消磨,这可不是保全性命的长寿之道啊!而人的长寿必须精、气、神的合一,不能只靠锻炼身躯。普天之下,聪明贤慧与长寿的君主总与勤奋读书分不开。无论远古的黄帝、大虞,还是商、周的盛世都是人主们考究圣人遗风,精研治国之道,奋发向上,废寝忘食,使德行日益增长换来的。他们从学习与治国中所获得的快乐哪里是每天乘车骑马和狩猎所能比拟的呢!?只有随着德行与仁义礼仪的发扬光大,身子骨才能真正俯仰屈伸自由,桩子才能真正稳固,吐故纳新才能敛藏并最终气沉丹田。精、气、神的合一,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才是长寿之本。而以此治国治家则是国家之洪福。”谁知刘贺听了却仍然不为所动。他说“我生于天地之间,就应该徜徉于山水之间而永不止息。”但他认为中尉王吉说得有道理,而且敢于直面他的过错,属于忠臣。就赏赐给王吉五百斤牛肉、五石酒和五束果脯。而自己仍然我行我素,放纵自如。

《资治通鉴》中的养生之道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hailake.com/e/34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