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之东平,宜无惭德,并谥曰肃,魏晋八君子都有哪些人呢?
“魏晋以贾诩之筹策、贾逵之忠壮、张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顾雍之密重、王浑之器量、刘惔之鉴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方之东平,宜无惭德”。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八君子之中,贾诩、张既、程昱为曹魏的股肱重臣,贾逵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顾雍为东吴丞相十余年,刘惔高风亮节,王浑、庾翼立下赫赫战功。能被并谥“肃侯”供后人敬仰,此八人又有哪些成就功绩呢?
一、股肱重臣,才策冠绝
贾诩、程昱之名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两人不仅同为魏朝开国元勋之一,更是被公认为助力曹操开疆拓土的重要谋士。《唐会要》尊贾诩为魏晋八君子之首,虽然先后在董卓、张绣、曹操帐下任职,但相比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贾诩对自身的安危考虑得更多一些,甚至被后人笑称为曹魏内最懂得藏拙的“老狐狸”,这也正说明了贾诩将“身在其位必谋其职”和“保命”的信念融会贯通。在董卓身死后,贾诩出面联络凉州诸将拿下长安,事后以“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坚决不受侯爵。投奔张绣时,贾诩不仅献计击败来犯的曹操,更是劝他投降,保全了张绣一生的荣华富贵。在官渡之战中,贾诩之言奠定了曹操的胜局,而赤壁之战的失利也被他一语中的,在荣登高位后,贾诩也因为自认为不是曹操旧臣选择“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可以说是曹魏集团内最懂得自保的人了。
“程昱有谋,能断大事”,但与印象中的文弱书生的形象不同,程昱却是少有的以武著称。程昱早年曾在故乡东阿抗击黄巾军,在本地素有名望,而他也是最早跟随曹操的那一批人。曹操征徐州时,令程昱与荀彧留守,但没想到张邈等人叛乱,引吕布入兖州,各县都响应反叛,程昱应荀彧之请返回故乡镇守,并在路过范县时成功游说了全家被吕布俘虏的县令靳允,三人互为犄角,力保兖州不失以待曹操归来。程昱之勇同样冠绝三军,官渡之战中,袁绍移兵南渡,直指鄄城,而此时留守的程昱却只有七百人,急得曹操赶紧分兵援助,但被程昱拒绝,“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袁绍见此果然不敢进攻,保全鄄城的程昱也被曹操赞赏为“程昱之胆,过于贲、育”。与贾诩相同,程昱也长于心计,无论是劝曹操杀了刘备以绝后患,还是在曹操兵不血刃得到荆州后“知足不辱”交出兵权,二人都通过类似的行为保全自己。
顾雍是八君子中唯一一位“外臣”,但能够位列其中,足以说明其分量之重。吴郡顾氏,吴郡四姓之一,顾雍是最早跟从孙权的江东世族代表,深得孙权倚重。建安五年(200)孙策遇刺,未及弱冠的孙权被东汉朝廷册拜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以顾雍为郡丞,代理太守之职,坐镇会稽。黄武四年(225),吴国首任丞相孙邵去世,由顾雍接替,为相十几年内,顾雍要么沉默寡言,要么就是将建言献策的功劳推于孙权的贤明,“顾君不言,言必有中”,因此顾雍能够稳居相位十余载。
二、效忠曹魏,功勋卓著
尽管名气略逊色于贾诩程昱,但无论是张既还是贾逵都为曹魏的统一事业有着杰出贡献。张既年少时出仕,政绩不菲,屡次升迁,但想要留在家乡的他并没有接受入京城为官的机会。后来张既被州郡举为茂才,升迁为新丰县令,在任期间他的政绩为三辅各县中名列第一。此时,关中尚有马腾、韩遂等人割据一方,曹操表奏钟繇为侍中领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张既成为了钟繇稳定关中的第一助力。无论是拉拢马腾还是平定马超之乱、招抚关中,张既都出力甚多,在曹操称公建国时,张既被任命为雍州刺史,“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张既对于平乱和安抚百姓可以说是心得颇多,在他的建言献策下,雍、凉二州一直稳定在曹魏手中。
贾逵虽然不是曹魏的本家将领,但他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是曹魏政权中具有军政才干的人物,且忠诚度比起曹仁、夏侯惇等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人才济济的曹魏集团中,贾逵以其坚毅刚烈逐渐成为重要人物,尤其是曹操殒命后,被拜为谏议大夫的他负责办理丧事,还喝退了想要夺取玺绶的曹彰,“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保全了曹丕的王位。贾逵因拥立之功被拜为豫州刺史,他不仅治州有方,更是成为了抗击东吴的一线名将,献策的“开直道临江”“移屯潦口,陈攻取之计”被魏帝曹叡大为赞同。可惜的是,贾逵到死也没能看到魏国统一天下,“受国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先帝”。
三、风云变幻,各有所长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大获全胜,宗室重臣曹爽伏诛,任曹爽掾属的王浑被罢黜。然而王浑之父王昶尚在,在司马懿身边有不小的话语权,加上王浑也确实有才,遂被提拔起来并引入司马阵营。泰始元年(266),司马炎称帝,王浑先后任扬烈将军、东中郎将、征虏将军、安东将军、徐州刺史、豫州刺史等,还有了督统一方军事的权力。咸宁五年(279)司马炎发动灭吴之战,在此之前王浑便已经与东吴有过数次交手且胜多败少,在他督扬州诸军事并镇守寿春期间,“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灭吴之战自然也是他担任先锋,并将东吴主力杀得大败。战后,王浑进爵京陵公,增邑八千户,他亲自安抚东吴遗民,“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江东遂定,民心归附。
刘惔、庾翼二人皆是少年成名,又同朝为官,刘惔向来擅长言理,庾翼有经纶济世之谋,都在以自己的才干尽心辅佐东晋朝廷。庾翼所在的颍川庾氏因为其姐姐庾文君被晋明帝立为皇后,一跃成为皇亲外戚。虽然此时的东晋危机重重,但庾翼还是挑起重担,“授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假节,代亮镇武昌”。同时,庾翼还坚定支持北伐,曾经打败过后赵、成汉的军队,却英年早逝,享年仅四十一岁。
虽然没有像庾翼那样有着强硬的背景撑腰,但刘惔却被会稽王司马昱看重,被引为入室之宾。魏晋名士,崇尚隐逸,刘惔深受老庄之学的影响,任自然趣,也如名士那般率直任诞、清俊通脱,为政清整,门无杂宾,百姓安居乐业。此外,刘惔看人也很准。庾翼去世前原本请奏将荆州刺史一职交儿子庾爰之,但辅政大臣推举庾翼的好友桓温出任。虽然欣赏桓温的才能,但刘惔却认为他不会久甘人下,但无论怎么劝说司马昱都没有被采纳。桓温出镇荆州后将目光放到了占踞巴蜀的成汉政权,在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下便自行出兵了,“及温伐蜀,时咸谓未易可制,惟惔以为必克”,甚至还预言了桓温在攻克巴蜀后会专制朝廷,后来果然被其言中。
魏晋虽然动乱不止,却也涌现了一批批骁将能臣,其中贾诩之深谋远虑、贾逵之忠义刚猛、张既之兴政安边、程昱之智勇双全、顾雍之缜密持重、王浑之气度雅量、刘惔之知人之明、庾翼之雄志大略。“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虽然八人不是同一时代出生入仕,谥号均为肃,被尊称为“魏晋八君子”,也算成就一段美名佳话。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hailake.com/e/4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