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道家文化 >

道德天尊——阴阳剖分后的世界

青海湖畔 - 个人旅行故事分享 2024-11-06 11:11 2


居于天界太清境,即第三十三重大赤天的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中的第三位天神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阴阳剖分后的世界

道德天尊是。”终所其知道教对春秋末年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创始人、道教教主老子的尊称。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一说是今安徽亳州,一说是今河南鹿县)人。曾任周守藏室史(掌管国家藏书室的史官),后见周王朝衰败,便辞官离都,周游隐居。他乘青牛车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西南)时,受关令尹喜所请,著《道德经》五千言,阐述道德之本意,后出关而去,“莫知其所终”。

最早尊崇老子的是西汉初期研讨。崇尊遍普到黄老之学的哲学流派道家。那个时候,西汉刘氏朝廷以黄老清静之术治天下,曹参、陈平、窦太后等朝廷政要喜好黄老,社会上出现了一个研讨黄帝、老子学术的哲学道家流派,道家推崇的黄老之学蔚然而兴,老子受到普遍尊崇。

道德天尊——阴阳剖分后的世界

汉武帝以后,黄老之学的清静无为思想与方仙道的神仙信仰相结合,逐渐形成具有宗教色彩的黄老道。黄老道为了自身的发展,进一步抬高老子,神化老子。

据载,楚王刘英年轻时好广交朋友,老年时更爱好黄老之学,“学为浮屠(佛陀),斋戒祭祀”。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给楚王英的诏书中也说:“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可见,那时老子已成为与释迦牟尼佛齐名的天神而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

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奉《老子》(即《道德经》)为经典,尊老子为教祖。到汉桓帝(公元147-167年在位)时,老子被进一步神化,已享受着朝廷的祭祀。

道德天尊——阴阳剖分后的世界

宋代罗长源称,老子之父姓李名乾,字元果,为周御史,娶妻洪氏,生聃。老子实系周时李氏子,官至守藏吏,是人而非神。然而,道家和道教出于信仰的需要,不断神化老子,奉老子为道教的最高天神,说老子是道教最根本信仰“道”的化身。

东汉王阜说:“老子即是道。他生于无形,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之中,出入幽冥之间。”其时,老子所处的境况是:

无天无地,无阴无阳,无日无月,无晶无光,无东无西,无青无黄,无南无北,无柔无刚,无覆无载,无坏无藏,无贤无圣,无忠无良,无去无来,无生无亡,无前无后,无圆无方。百亿变化,浩浩荡荡。无形无象,自然空玄。穷之难极,无量无边。无高无下,无等无偏,无左无右,高下自然。唯吾老君,犹处空玄寂廖之外,玄虚之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若言有,不见其形;若言无,万物从之而生。

可见,这里把老子说成是先天地万物而存在的神。

道德天尊——阴阳剖分后的世界

老子在被神化的过程中,又有“老君”、“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等尊称。“太上老君”之称见于东汉中期张道陵所著《老子想尔注》。此书中有“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的说法,此后,“太上老君”便成了对老子的尊称。”“太上”是“最上”,《老子》中有“太上,下知有之”、《礼记》中有“太上老君是至尊无上之天神”。“道德天尊”则是因老子著《道德经》而名。

道德天尊——阴阳剖分后的世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