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中国古老传统民俗文化的变迁。各种摊贩的叫卖、四面八方的香客、精彩纷呈的杂耍,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唤起了记忆深处的乡愁。
溧水庙会
溧水庙会
溧水庙会兴盛大体可以追溯到明初,大都在春秋两季农闲时举办,主要活动内容是祭神、祈福和集市交易。旧时,青年男女也会在庙会期间盛装打扮,以期结识异性,成就“秦晋之好”。因此,庙会还兼具社交功能。
溧水寺庙以祠山庙为主,乌山、柘塘、夏家边一带称“大山庙”,洪蓝、孔镇、和凤则称“祠山庙”,其他还有观音庙、白帝庙、娘娘庵等。庙会一般以所在地或寺庙名称命名,如“蒲塘桥庙会”、“孔镇庙会”、“杭村庙会”等,又或者是“白帝庙庙会”、“黉庙庙会”、“东岳庙庙会”和“娘娘庵庙会”等。
出 会
庙会初时简陋,以后则日渐繁复,各种程序、仪仗无不毕备。有华盖(俗称“凉伞”)、旗幡、告示牌、花篮、彩轿(俗称“凉亭”)等。前有扈卫队鸣锣开道,吹喇叭,放铳,接着花篮队、高跷队、抛叉队及众多香客纷纷整队出场,民间称之为“出会”。
溧水庙会—出会
看 戏
上午出会,下午看大戏。庙会三天,天天如此。看戏讲究“两头红”,即从当日下午开锣,到第二天上午太阳出山时为止。乌山、柘塘、晶桥邰村喜听京剧,洪蓝、和凤爱看锡剧,东屏、白马、永阳则多选择黄梅戏。地域不同,口味也不一样。
交 易
庙会三天,也是农村集市交易最为活跃之时。过去,农村集市交易主要是购买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现在,服装、鞋帽类商品占据了半壁江山。儿童玩具是农村庙会一大特色。
小 吃
庙会期间,临时搭建许多小吃摊点,一般在布棚、席棚中营业,或干脆设在露天。
>>陈郭村庙会
农历四月初八前后三天,陈郭村举办庙会,地方百姓为纪念祠山大帝张渤治水之功,祈求平安。
四月初七是“出会”的日子,先由庙中住持组织众人在庙门口的广场上举行祭拜仪式。村民们供奉酒菜祭拜张渤大帝,祈求平安,来年丰收,子孙幸福。
陈郭村庙会
陈郭村庙会
祭拜完了之后,便开始敲锣打鼓,奏乐开道,后面紧跟着舞狮队,彩旗队,最后在后面的是四人抬着的张渤大帝的塑像。人们要绕着各村行走一圈,每到一处,村民们都要祭拜张渤大帝。村民们还要请戏班进村唱大戏,除大戏表演外,还有各种杂耍表演和商贸活动,热闹非凡。
>>蒲塘桥庙会
蒲塘桥祠山庙会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举办。整个庙会活动由香火堂负责,蒲塘香火堂由上仓、下仓、理村、蒲塘四个自然村组成。
庙会期间,每天上午出会。出会时,要放铳、鸣锣敲鼓吹洋喇叭。首先由小丑耍火流星在前开道,接着抛叉队上场,之后是高跷队和锣鼓队。接下来又有花篮队,成员全为少女,头戴簪花,身着绣衣,肩挑花篮,美丽动人。后面又有大、小香亭。
上午出会结束,下午要唱大戏。戏台上十分热闹好看。此外,还有“斗八仙”等各种名目。2008年,蒲塘桥庙会成为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蒲塘桥庙会
蒲塘桥庙会
蒲塘桥庙会
>>和凤庙会
● 东岳庙庙会
和凤镇吴村桥村东岳庙庙会,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前后三天请戏班子进村唱大戏。吴村桥村东岳庙又名正觉寺,寺庙殿宇庙房有九十多间,风格独特。
和凤东岳庙庙会
● 凤栖山庙会
和凤镇张家村有凤栖山庙会,于农历七月三十举办,前后三天。凤栖山有象教寺,建于后周,距今已有1150年历史。
和凤凤栖山庙会
● 白帝庙庙会
每年农历十月十五前后三天,和凤镇沈家山举办白帝庙庙会。
和凤白帝庙庙会
● 黉庙庙会
农历八月初八,和凤镇孙家巷一带举办黉庙庙会。黉庙庙会距今约150年历史,黉庙有寺庙12间,2009年2月又新建寺庙5间。
快评:庙会,该有后浪扬起风帆
千百年来,每一场庙会,都负载和承袭着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是农村群众长期珍视的精神家园。在资源匮乏的时期,庙会是祈福消灾的寄托;在富足的当下,它又是继承传统文化经典、展示地方民俗魅力的精神财富。
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今,去赶一场庙会,不仅是去凑一场热闹、品几道地方风味、买几样需要的物件儿,而是让老的民俗文化重新被唤醒,重新被挖掘,重新被塑造,并在保持本色的基础上被赋予这个时代的光芒。
有多少场庙会,就有多少种经典的民俗文化涵养其中。
尽管一些传统庙会成功申报了各级非遗,但支撑庙会的民俗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囧途。许多民俗活动和表演,都在露天地里进行,甚至是巡村游街,动辄需要几十人、过百人参与,才能完整呈现。从这个角度来说,申报一个非遗、用图文和视频来记录,都是远远不够的。溧水的庙会如此之众,文化底蕴如此之深,观赏性如此之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保护传承的举措,是发扬光大的办法,是“后浪”们的集体认知、品读、喜爱和参与。
我们仍然是幸运的,单从溧水各种庙会旺盛的人气来看,我们有理由期盼,不管是五年、十年,还是百年之后,人们仍然能够看到蒲塘庙会“出菩萨”的盛况,仍然能够一睹“骆山大龙”的横空出世,仍然能够听到那曲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大戏……
今日之城,灯火璀璨、琼楼玉宇。有一抹镌刻着精神图腾的乡愁,千百年一直萦绕在庙会的喧阗与烟火之中,在田园、在原野、在河川顽强滋长,从不曾远去,愈发遒劲!
摄 杨孝林、刘东、董晓宁、俞小将、张映亮、赵忠杰、陈春香、魏建彩、沈英、张中彬
融媒体编辑 陈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