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相传天地分为天庭、地府、人间三界。
阴曹地府在中国道教传统说法中,它是指人死后所在的地方。
在中国古代,有大量的神话故事都有阴曹地府的相关记载。
古代道教中,将世界万物分为两极,即阴阳两极,这是古代中国哲学的重点,也是道教的核心精髓。
我们知道的阴曹地府中有黑白无常两个“阴间使者”,同样的也是代表着道教的阴阳两极。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由此可见,阴曹地府这个说法也是开始于中国的说法。
在汉代,中国开始有了道教,同时也就萌生了“阴曹地府”。
然而在汉代末年,三教开始合一,佛教的一些思想理念也影响了道教。
于是人们在阴曹地府的基础上又多加了十八层地狱的概念。
在阴曹地府这个满是孤魂野鬼的地方,同样需要像人间一样好好地进行管理,于是有了和人间一样的等级制度。
首先地位最高的就是北阴酆都大帝,接下去就有五方鬼帝和罗酆六天。
我们常说的阎王爷则是掌控十殿的阎罗王,分别由十个王去管理。
在十殿阎罗王麾下就是黑白无常、孟婆等我们熟知的人物了。
早期的阴曹地府因为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于是慢慢演变成我们今日大众所知道的地府和阎王爷。
那么人死后,是怎么进入阴曹地府的?莫非真的如常人所知的“下地狱”即“受折磨”?
首先,人死后灵魂会从自己的肉身中抽离出来,来到了自己生长地的土地庙中。
这个土地庙就有土地公公这位家喻户晓的慈祥老人。
然后灵魂飘着飘着,会来到著名的“黄泉路”,这里是通往阴曹地府的必经之路。
在这里,所有的魂魄都会被分成两拨,一拨善,一拨恶。
这些魂魄会由阎罗王亲自审判,生前作恶多端之人就会被带到佛教中的“十八层地狱”。
根据生前所犯之罪去接受不同的刑罚。
而没有罪的灵魂就可以经过奈何桥,喝下孟婆递过来的孟婆汤,投胎转世了。
所以,在中国传统说法中,只有生前犯下罪恶的人,才会接受阴曹地府的审判和惩罚。
对有罪之人,阴曹地府就是一个“炼狱”。
而对良善、无罪之人,阴曹地府仅仅只是自己忘却前尘往生的必经之地。
因为道教的这个说法,民间开始出现了“好人有好报”、“积点口德”、“多积阴德”这样的俗语。
人们主张只有怀抱良善之心过完这辈子,死后才不会堕入地狱接受酷刑。
客观来说,这与佛教的“慈悲为怀”的理念相似。
同时,西方的宗教也有关于类似的说法。
天主教认为,人死后,若是罪人,便下地狱,若是义人,便升天堂。
这样的“因果报应说”在各类宗教中皆有相似体现。
为什么宗教中大都劝谏众生良善呢?这与古代社会的复杂性也是息息相关的。
古代帝王担心统治期间臣民造反,于是对各宗教中的“因果论”、“地狱说”大为宣扬。
这与儒家宣扬的“无为而治”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用。
而在古代,交通、信息闭塞,百姓的思想较为封闭。
多数底层百姓对外界充满了戒备和不安,他们只祈求现世平安稳定。
这也就萌生了许多宗教理念中主张“做好事积德”的说法。
希望与周围人都能平和相处,大家相安无事地过完这辈子。
总的来说,阴曹地府既是统治者用来巩固统治的工具之一,也是民间百姓对社会环境的一种美好寄托。
即使过了几千年几百年,中国古代的这些传统宗教思想依然在今天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可见传统文化和宗教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