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道家文化 >

齐文化:首创病历 齐医大家——淳于意墓

青海湖畔 - 个人旅行故事分享 2024-11-06 11:26 2


首创墓意于病历 齐医大家——淳于意墓

今天的人们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往往把病情和诊治情况写在病历上。可不要小看了这些病历,它可以为医生下一步施治奠定基础,而且长期积累病历,还可以为总结医疗经验和诊治规律提供资料,作用非常大。据考证,世界上最早的病历,是由西汉临淄医学家淳于意记录的,仅存25例,被保存在辉煌的历史巨著——《史记》里。淳于意的墓现位于辛店街道办东夏庄村西南250米。墓高约10米,周长100余米。

淳于意(公。下天扬名时元前215?~前140年?),西汉临淄人,因曾任齐国的太仓长(一说太仓令),人称仓公。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淄川唐里的公孙光为师,学习了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因为淳于意勤奋好学,公孙光又将仓公推荐给了临淄的公乘阳庆。当时公乘阳庆已年过六十,收下淳于意为徒后,因为淳于意尊敬老师,并学有所得,深得老师喜爱,公乘阳庆便将自己珍藏的黄帝、扁鹊脉书、五色诊断疾法以及药物方剂等书传给了他。三年后仓公出师四处行医,足迹遍及山东,一时名扬天下。

淳于意是一个医德高尚、热爱人民的医生,他不阿谀逢迎,讨好权贵。当时许多诸侯国的国王都高薪聘请他去做宫廷医生,为他们私人服务,都被淳于意婉言谢绝了,因而也就得罪了权贵。前167年,齐文王(公元前178~前167年在位)患肥胖病,淳于意本来给他做了正确诊断,认为文王形气俱实,应当调节饮食,运动筋骨肌肉,开阔情怀,疏通血脉,以泻有余,可是文王不听真言,反而被一庸医施以灸法,病情加重致死。于是王公贵族便联合诬陷仓公“不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欲置淳于意于死地。官府听信了他们的诬告,把淳于意传到长安坐肉刑。淳于意生有五女,当皇帝诏书进京问罪时,他感伤无男随行。于是小女儿缇萦坚持随父进京,并上书朝廷,申述父亲无罪,并愿意为奴以换取父亲的自由。汉文帝被缇萦舍身救父的行为感动,赦免了淳于意,并废止了肉刑。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缇萦救父”的故事。

淳于意在医学上最大的贡献,如前所述,就是创造了病历。他在应诏回答汉文帝询问时,详细叙述了自己学医、行医的经过,业务专长、师承、诊疗效果、病例等,史称《诊籍》(即诊病的簿记)。在这个划时代的医学文献里,共记录了25个病案。病案格式一般均涉及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籍里、病状、病名,诊断、病因、治疗、疗效、预后等,病案内容涉及到多个医学分科,从中反映了淳于意的医疗学术思想与医案记录上的创造性成就。在《诊籍》里,淳于意还创造了以脉诊为主再参照病人其他表现来确诊的“整体诊断法”以及独特的“物理降温法”,并发现了内关之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肠道肿瘤病)。可以说,一部《诊籍》,虽然篇幅短小,但在中华医学史上的作用是很大的,而且地位也是很高的。

淳于意在医学上的第二大贡献,就是继承、发展并壮大了齐医学派。他和前辈名医扁鹊一样,没有把医学经验的传授限定在神秘而狭小的范围内,而是勇于突破陋规,敢于开门授徒,广泛传授医术,在医学教育领域内成绩卓著,成为秦汉时期文献记载中带徒最多的一位医学家。在他的言传身教和因才施教下,宋邑、高期、王禹、冯信、杜信、唐安以及齐丞相府宦者平等七人成为当时称誉一方的医学名家。 西汉时期以淳于意为核心的齐医学派,对中华医学的发展和创新,起了一个承前启后的里程碑的作用,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姜健) (资料提供:临淄齐文化研究中心 姜健)

齐文化:首创病历 齐医大家——淳于意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