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913年,为了完成“地球档案”影像项目,法国摄影师Stéphane Passet来到中国拍摄,并于1913年9月前往山东泰山旅行。本文选用了10张Passet拍摄的泰山原版彩色照片,它们记录了泰山原汁原味的古朴风貌。“地球档案”影像项目由银行家阿尔伯特·卡恩投资设立。
1913年9月,泰山脚下。
1913年9月,一天门。
1913年民国刚刚建立一年多,7月-9月又发生了“二次革命”,社会局势尚不稳定。但是做为“五岳独尊”的泰山,似乎不受外界干扰,巍峨如斯、雄伟如斯、深沉如斯。
1913年9月,南天门。
泰山气势磅礴,玉皇顶海拔1545米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自秦朝开始,泰山就被当做“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封禅和祭祀的神山。“泰”有太平、安乐之意。
1913年9月,轿夫抬着游客上山。
由于泰山被赋予了神性色彩,泰山石也就非同寻常,在民间具有了降妖、辟邪、镇宅等功用。我们现在仍然经常看到,“泰山石敢当”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可镇压一切不祥之邪,在民间非常流行。
1913年9月,红门宫。
古代的文人雅士对泰山仰慕备至,前来游览时留下2200余处碑碣石刻,数量之多位列中国名山之首,涵括了整个中国书法史。这些碑刻可以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来形容。
1913年9月,碧霞祠。
佛道两教在此建庙塑神,山体上垒砌了20余处古建筑群。早在351年,高僧朗公就到泰山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魏晋南北朝时期寺院更是繁盛。道教在泰山的出现比佛教更早,东汉建安年间即有王母池名世,后来以碧霞祠影响最大。
1913年9月,伏虎庙。
泰山古时多虎,古人在此建庙祀黑虎神。“伏虎庙”牌坊现已更名为“中天门”。中天门为登顶半程,是登山东、西两路的交汇点。
1913年9月,伏虎庙牌坊下的小脚女子。
1913年9月泰山脚下的农家,房屋低矮。
1913年9月,泰山脚下的农家。
来源: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