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山镇老街16号,有副残缺的对联,下联至今无人能对出(武平县中山镇老街)
接着分享我的旅行见闻,多年的旅行经历,让我对古镇古镇情有独钟。今天我们来到重庆江津的中山镇,去逛逛那里的百年老街。
清晨,百年老街被络绎不绝的游客从沉睡中惊醒。重庆市中山古镇四合村,是重庆西南地区最有名的传统商贸货物集散地。一条1000多米的明清商业老街沿江而建,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商贸繁荣的水陆码头。今天的四合村依然保存着数十家各式各样的传统老字号,也把一个个诚信的故事流传下来。
老刘是当地文化站的站长,也是出了名的活字典。他平时最喜欢走街串巷,和老街的乡亲们聊聊家长里短。老刘手中的小本子,写满了村里的风俗典故。每一家老店铺的趣闻和传说,都被他自信地记载下来。不过,即使是被称为活字典的老刘,也有解不开的难题。
老街16号是老刘常去的地方,这家门前挂着的对联,时常让他驻足良久。这是全镇最特殊的对联,只有上联和横批。对联的作者已经去世,空缺的下联就像一个高深的谜语,至今无人对出。
老刘介绍说,我们这副对联很怪,横批叫“天下太平”,四个字十六划。上联叫“老秤一斤六两”,也是十六两,而且它没有下联。它的这个对联,老刘当时也对过,就是对不了。因为什么呢?你看“天下太平”四个字太大了,上联的“老秤一斤六两”,它牵涉到南斗六星,北斗七星,然后加福禄寿三星。如果少给别人一两,少他的福;少别人二两,少他的禄;如果少别人三两,要断他的阳寿,所以断然不敢少三两。如果给别人16两都给足了,就是公正公平的,我不亏你,你不亏我。
对联的主人廖明德2009年过世,他曾经是四合村唯一的秤匠。廖明德性格耿直,最痛恨别人缺斤少两。遇到别人使用做过手脚的秤,就会大发脾气。老秤匠一生以诚信为本,他的秤做工精良,方圆百里的生意人都以廖家的秤为标准。如今,廖明德的妻子还保留着老人生前做过的秤。老伴说,老廖当时在这里做秤,这条街上有个卖鱼的叫陈和儿,拿了一个八两秤让他修。老廖当时就把秤给他摔烂了,直接让他拿着走。我不能给你修,那是短命的事。
廖明德老人生前常说,一把秤这头儿是货物,那头儿是良心。老人对于诚信的看重,不仅体现在秤杆儿、秤砣的下面,也深藏着一种自律和自觉。秤砣有生锈了或者有了磨损,不够了,他就额外倒这个锡和铅,达到标准重量,保证这个斤量是足够的。老秤匠写下的对联,或许也是在提醒来往路人,秤杆儿虽小却衡量着诚信,关乎天下太平,丝毫马虎不得。
学者认为,要做到信,有时候可能要比做到诚更难。因为诚只要做到问心无愧,但信却要做到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我说出去的,我就必须做到。所以孔子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他就讲,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讷就是要慎重,对自己所说的话一定要慎重,做不到的事情不能说。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hailake.com/e/93757.html